記得有一節SPRING的課,是要互相介紹趴呢的怪癖,我忘記土豆的怪癖了;但是我記得自己的(哈哈)。
我的怪癖就是聞書味。書本的味道很奇妙,全新書、二手書、很多人翻過的書、沒什麼人翻過的書、粗糙紙面的書、平滑紙面的書、老時代的古董書,各式各樣,推疊出比山高比樹多的書海。
我想書的味道除了紙張的不同質料,墨水的化學藥劑,放哪裡,誰摸過,房間的味道,歷史的薰陶,好多好多因素影響著一本書的味道。
我喜歡書舊舊的味道,但是不喜歡聞到霉味,要剛剛好的老舊感那種。我也喜歡新書的味道,但是不喜歡墨水的化學味,要嶄新的香味那種。
小說、漫畫書、教科書、雜誌,各種書籍,每次閱讀它們的時候,我都會情不自禁地翻聞它們。好像那也是一種讀它們的方式。
這次借的六本書我覺得都蠻好看的,精挑細選的書果然沒話說!
----------
丹˙布朗 達文西密碼
這本當初出版很轟動,連我都有印象了。但我實在很難想像這是本什麼樣的書,一直到我讀了它,欲罷不能地,恨不得趕快看完!故事內容很精采,會讓你想熬夜一次看完。作者真的很大膽,寫出這麼一本爭議性的書,連不是基督徒的我都捏了一把冷汗。我不得不說整篇故事層層交疊,故事面貌完整的很,無懈可擊。無論聖杯究竟為何物,我認為這都是一本值得好好讀的精采推理小說。
大沼紀子 深夜烘焙坊:凌晨零時的暖心配方
大沼紀子 深夜烘焙坊2:凌晨1時的巧克力約定
這兩本書就一起講好了!我看過一些日本暖心系的小說,看完都會覺得"啊!內心真的有一點點暖暖的耶。"也不知道是文宣起的安慰作用,或者是真的被故事所營造出的小確幸給感動。之後有空來回想一下我看過的小溫暖日系書本好了。我個人覺得這兩本書還可以啦,但比起故事內容,我更喜歡出版社設計的封面還有排版,以及營造的美好芬圍。有一種看了這本書嘴角就會上揚的感覺!所以書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呢。
順帶一提,書裡提到布穀鳥會把蛋產在別的鳥的巢裡,我一直記得是杜鵑阿,結果上網一查,布穀鳥就是杜鵑耶!我的生物知識真是弱爆了!!!
愛麗絲˙華克 紫色姊妹花
為什麼會借這本書呢?因為我印象中它有出電影,而且是歐普拉演的。我想能翻拍成電影的書一定有它的價值,所以就借來一睹它的風采。不知道是翻譯的關係還是作者刻意寫作的風格(主角沒有受過太多教育),主角寫的信我有時會覺得混亂,不太知道事情發生的人稱,或者到底是誰在講某句話,因此看的時候有點困難。
但是世蘭的妹妹寫的信我就都看的懂了。其中提到西方國家對非洲做的事;啊!那不就是那個時代的悲歌嗎?我總對於人們掠奪資源,改變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感到悲傷,所以看到妮蒂寫著非洲發生的事,心情有點不好。但這就是一直發生在人類生活中的事情啊!強者總是掠奪著弱者的一切,還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是對的。
也許改天看看電影也不錯。
娜迪亞˙布茲 魁儡戲院
這本小說不厚,故事內容也短短的,可是我個人很喜歡它的鋪陳和情節。一章接著一章,跟著故事情節走,真相也一一浮出;算是比較輕鬆無負擔的劇情和長度。不過就像博客來網頁上的網友評價一樣,它的劇情沒有藏著深厚的意義,硬要說的話,可能就是把握時機吧。
肯˙凱西 飛越杜鵑窩
這本書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,無疑是封面上的推薦詞;與"麥田捕手"和"旅途上"並列為跨世代的聖經(大約就是這樣的文宣)。感覺就是來頭很大的書啊!所以就把它借回家。
這本算是有點厚,但劇情又不像推理小說一樣,會讓你想不眠不休的看下去、尋找最後的解答。而且它的導讀我第一次看完的時候,只覺得是文言文;同時也佩服這麼難的東西居然有人翻得出來!一直等看完書之後,我重新翻閱導讀,才終於了解文字裡面層層疊疊的神秘。(其實只是我的理解力很差啦)總之,也許這本書不是一開頭就那麼吸引人的目光,但它是一本看完你會內心很有感觸的書。
故事場景是一個精神病院;老實說若不是看前面的推薦序、譯序,還有導讀,我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把這個故事想成是某種政治的縮影。但是我看了,所以在故事進行中也帶進了一些政治專制進去。阿,果然。
所以我在想,會不會有些我們覺得是不羈的事情,其實就是受到政治的控制呢?對啊!電視電影小說不是常常有這樣的情結嗎?
故事最後有一點點的令人悲傷,但是並不是全然的。世界不也如此嗎?在看似輸了的同時,其實早就有一股被激發、被影響的力量,隱隱地、蓄勢待發地等著行動。(會不會也沒有人看的懂我寫的這段話......)
----------
這次我的個人喜好榜:飛越杜鵑窩 > 魁儡戲院 > 達文西密碼 > 深夜烘焙坊系列 > 紫色姊妹花
其實喜好榜不是只根據故事內容,還有翻譯阿書的排版啦之類的東西影響著我~
第三批的書也已經借好了有一本書熬夜被我看完了呢!